2016-07-06 14:56:00 分类 : 比特网
6月末的一天,骄阳似火。
在中国惠普大厦一间圆形的会议室里,有蛋糕,有掌声,还有不断闪烁的闪关灯,看上去,这是一场小而精致的生日会。
很特别的是,生日会的主角并不是在座的某个人,而是一部计算机——
这天,HPE刀片系统15岁了。
15年前,RLX Technologies公司的System 324刀片服务器问世,可以在标准42U机箱中集成324个CPU(当时的标准是84个CPU),这样的计算密度在当时看来十分不可思议。2005年,RLX被惠普收购,“刀片”这一新的服务器形态随即被发扬光大。
从历史角度来看,15年的光阴并不算长,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从IT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15年已经不算短,15年间,“摩尔定律”所驱动的计算性能已经飞跃了几个台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已经能够改写整个行业。
然而15年中,刀片却并没有怎么变。
刀片的坚持
从第一代刀片到最新一代刀片,刀片其实都在遵循着一个原则:简化。
在刀片诞生之前,数据中心的主流还是机架式服务器。假设人们的计算需求永远保持一个恒定的标准,那么机架或许还将统治数据中心,因为“稳妥”是大多数数据中心追求的目标。
然而事实并不像假设的那样,人类的计算需求和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尽管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也在不断刷新着纪录,数据中心依旧摆脱不了逐渐庞大臃肿、管理人员疲于奔命的窘境。
这时候,刀片的问世给数据中心带来了一剂“瘦身”良药。
新华三集团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标准服务器事业部产品总监周韬指出,“刀片”不只是服务器,应当被称之为“刀片系统”。因为刀片中包含了服务器、网络、散热、供电、管理等几乎数据中心的所有组件,是最早具有“Datacenter in box”理念的产品。
高密度,高整合,共享散热和供电系统,具有统一管理平台,能够快速部署和升级维护,刀片系统的这些特点让刀片用户能够更省电、省时、省空间,进而获得更优的总体拥有成本。
时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大数据战略、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都会使传统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用户更加倾向用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IT基础架构。
周韬认为,新经济需要新兴的、一体化的,能够把所有的设备简单地进行统一管理部署的IT设备来支撑——不仅仅是服务器,包括存储、交换,甚至能源、能耗,都能够统一管理,从而快速部署、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这正是刀片的生存之道。
IDC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全球刀片服务器出货量由2005年的49.1万台增长到99.4万台,1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中国x86刀片服务器市场发展则更为迅猛,出货量由2005年的0.9万台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12.2万台,10年间翻了超过10倍,年复合增长率29.2%。
除了简化,对于HPE来说,坚持的另一个含义,是标准。
对于刀片来说,虽然经历了15年,但“标准之争”依旧是个无解的话题,这也是制约刀片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不同品牌之间的标准问题固然无解,但同一品牌的“标准”问题,HPE有着自己的答案。
“2006年,HPE推出了C系列刀片,十年间我们没有变动过基础架构,从第一代到未来的第十代刀片都可以安装在这个笼子中——没有一个产品能够这样十年为你服务,十年为你保护投资”,周韬这样说。
为什么HPE刀片可以保持十年不变?周韬表示,因为十年前HPE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HPE每一个刀片产品都是“匠心之作”,都是前瞻的科技。
当笔者问及HPE是否可以给刀片客户一个承诺,周韬表示,至少在未来三年,c-class依旧不会变。换句话说,作为HPE刀片的客户,无需过多的去担心未来升级的问题,HPE已经为你做好了计划和准备。
刀片的进化
应该说,当前数据中心的一些新型的基础架构形态,如高密度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融合系统、乃至超融合系统都欠了刀片一笔债,这些基础架构所展现出来的“共享、融合、简化、高密度”等理念,如果说和刀片毫无联系,想必连设计者都不会相信。
这些新的基础架构近年来在各自舞台大出风头,如高密度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一度被大量应用于大型互联网企业;融合、超融合系统在近几年快速成长,成为数据中心新贵和众厂商追捧的对象。不管是整机柜,还是融合系统,都曾经被冠以“刀片终结者”的称号,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
高密度、整机柜、融合、超融合系统并不是刀片,它们可以被称之为刀片的衍生物,或者分支形态。从市场数据来看,这些新的基础架构形态并没有遏止住刀片的快速增幅,原因很简单,它们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的问题,刀片也不能,但相比之下,刀片的应用范围要更加广泛,毕竟刀片不是定制化产品,而是一个通用的系统平台。
周韬举了个超融合系统的例子:“目前所有超融合系统都是基于虚拟化层面之上。今天服务器计算能力很强,我们可以把一个服务器当做多个来用,但你会发现还有一些应用是一个服务器都不够用,需要很多服务器来跑。比如一些大型的数据库,比如高性能计算,比如动漫渲染平台。”
周韬表示,HPE有着“塑合型”基础设施的产品规划,也就是HPE Synergy,它所着眼的并不仅仅是超融合系统的“软件定义存储”,而将实现“软件定义一切”,将融合、超融合系统所不能被解决的传统的IT应用实现大融合。不难看出,HPE刀片为自身已经规划好了一种有别于旁人的进化路径。
对于刀片的未来,周韬坚信,刀片系统这种存在的形态一直会存在,也会发生一些变动与时俱进的变动,比如可能会有更多的自动化管理能力,甚至把一个系统像云一样可以部署。
“刀片虽然有了统一的管理,但是仍然是需要时间,需要管理员,它还没能做到像今天云平体一样快速的回收资源、快速部署,未来刀片的发展趋势就是能够形成不仅仅是虚拟化的资源,包括物理的资源,都能够实现统一的回收、统一的部署,更快速,更敏捷地响应客户的需求,甚至在更远的未来,也许这个形态还会变化,不一定是以计算为中心的产品。”
我们并不能否认整机柜、融合、超融合等新的基础架构形态会给刀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刀片服务器还远未到“Old soldiers never die , they just fade away”的地步,IDC预计,全球刀片服务器市场将持续增长,刀片服务器将成为全球用户由传统平台向第三平台技术转型的关键产品之一。
刀片远未老去,它仍旧是一个凶猛的斗士。
下一个15年
刀片是服务器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检验一个厂商服务器水平的练兵场。因此15年间,刀片市场从寡头时代逐渐多元化,引得诸多玩家角逐。不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刀片世界的先驱,HPE在刀片市场一直表现强势。
IDC数据显示,HPE刀片服务器长期保持超过40%的市场份额,自2006年以来一直占据10年刀片服务器市场销售额第一的位置。据统计,HPE刀片服务器在全球已连续38个季度排名第一,中国区连续9个季度排名第一。
自2002年在中国售出第一台刀片服务器以来,HPE一直在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到2015年为止,HPE刀片服务器在中国的累积出货量已经超过20万台。
HPE在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长期处于领导者地位,在2014和2015年度均占据销售额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经历过辉煌的15年,那么在下一个15年,HPE刀片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是否还能保持领先?
“新华三”的成立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周韬表示,在刀片产品方面,“新华三”既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也拥有本地的产品,将以“双品牌、双策略”来共同面对这个市场。
比特焦点
邮件订阅